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昼 英语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02-19 0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 中华文化自古一统C. 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 南北文化存在交流2. 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种占卜方式(  )A. 减少了统治者决策的盲目性 B. 使商朝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C.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 旨在调和贵族间的利益矛盾3. 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克盂”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封克做匽(燕)地的诸侯,管理羌族、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可直接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4. 睡虎地秦竹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A. 秦末农民战争 B. 秦国统一战争 C. 秦朝南征百越 D. 秦朝北击匈奴5. “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 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 自称始皇、巩固统一C.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 北击匈奴、统一岭南6. 据考古发现,西汉政府在长安到玉门关(属敦煌郡)之间设置了45个驿置,驿置内有官卒、传马、传车等。这些驿置的设置(  )A. 消除了匈奴的威胁 B. 推动了中欧间直接往来C. 有效地管辖了西域 D. 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7.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从变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A.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 促进了民族交融C.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D. 完成了国家统一8.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任情返道”则会“劳而无获”。这段材料出自(  )A. 《伤寒杂病论》 B. 《资治通鉴》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9. 如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A. 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刚劲豪迈社会风气10. 如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A. 光武中兴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11.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说明这一特色的是(  )A. 王羲之 B. 文成公主 C. 玄奘 D. 马可 波罗12. 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针对这一现象,北宋初年统治者的对策是(  )政权 建立者 身份 时间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907-923年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923-936年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年A. 重农抑商 B. 设市舶司 C. 重文轻武 D. 打破坊市13. 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这说明(  )A. 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B. 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C. 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 D. 小麦的产量高于水稻14.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读如表《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人均亩数康熙二十年(1681年) 27.92乾隆十八年(1753年) 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3.56A. 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D. 商业发达,形成商业网1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等激进思想,这些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 程朱理学走向僵化 C. 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D. 激进思想符合潮流16. 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发源地 文字 建筑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A.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C.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17.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 大学的自治地位18.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A. 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 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C. 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 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19.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  )A. 土地关系的变化 B. 决策者所起作用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人民的参与程度20.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A. 14世纪 B. 17世纪 C. 20世纪 D. 21世纪21. 1785年的美国,关于1美元价值多少,各州的规定并不统一(如表)。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政治精英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州 1美元的价值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 6先令中部大西洋各州 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 4先令6便士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 C. 联邦制 D. 司法独立22. 用示意图来勾画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图史实反映了(  )A. 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 资本主义制度扩张C.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23. 18世纪末当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这杯茶包括中国的茶、荷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他从中能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反映出(  )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工人生活条件优越 D. 东方文化影响深远24. 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A. 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C. 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 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25. 它是19世纪伟大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部作品应是(  )A. 《战争与和平》 B. 《哈姆雷特》 C. 《和平法令》 D. 《高老头》26.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有两幅海报,第一幅图中标有文字“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第二幅图中的横幅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此海报反映出(  )A. 沙皇专制统治极其腐败 B. 俄国革命的目标不明确C. 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D. 俄国革命基础逐渐壮大27. 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新政措施最有可能的是(  )A. 整顿银行,美元贬值 B. 农民减产,国家补贴C.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D. 工业复兴,劳工立法28.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当取得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平等地参与四强机构,参与和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这一表态的原因是(  )A. 中国实力大增成为亚洲地区大国 B.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需要拉拢中国C. 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29. 依据图的资料,提炼一个最为恰当的主题(  )A. 摄像技术的演变 B.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C. 中外文明的交流 D.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30.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 B. 世界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C. 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矛盾 D.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_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大宛列传》B 初唐 莫高窟壁画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材料二两浙、福建等五路 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人数 23780人(占82%) 103人(占0.36%)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种数 1200种(占80%) 2种(占0.13%)——据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整理材料三民族精神 材料出处精神一:开拓 这些开拓事业名垂青史,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摘自新华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精神二:创新 (创新人物)从实际的不足出发,取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摘自魏晓明《试论中国古代创新人物的几个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的历史信息,并指出各自以什么角度进行阐述?(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这跟宋代哪一因素的推动有关?(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一种民族精神,阐述其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32.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吾青年其可也。——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材料二《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青年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第2卷第1期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青年之自己教育》 朱如一 《新青年》第3卷第4期 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自己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告青年》 郭仁林 《新青年》第5卷第1期 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戒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告之青年。材料三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摘编自百度百科(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年代末一致选取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33. 棉花作为全球性流动的商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0年,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他们运转着一个帝国,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帝王。——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 美国奴隶制已经开始威胁到它一手创造的繁荣,因为南方棉花独特的政治经济与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和北方国内工业化的政治经济相冲突。此外,这两个经济体同时向西部地区的暴力扩张给新生的国家机构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他们及时引发了第二次美国革命。——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棉花的问题成为世界性话题。2018年8月,中国科技部与商务部联合增设了“一带一路”中亚棉花联合实验室,开展“棉花外交”。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6个棉花品种经审核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2021年3月,H&M、耐克等多家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摘编自新华网等相关报道(1) 根据材料一,指出“棉花帝国”的中心在哪?并结合所学,说明“棉花帝国”的建立条件。(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美国革命”爆发的根源。(3) 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原文化,广东也不属于长江流域,排除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能看出玉琮形制相同,并不能由此说明长江流域文化传播到岭南地区,排除C;根据材料“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分析可知,材料中的玉琮形制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出土,这说明南北之间存在文化交流,D正确。故选:D。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题关键信息是“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答案】B【解析】占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不能减少商王决策的盲目性,排除A;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故B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统一后,排除C;在商代,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意在通过占卜巩固统治,让臣民心悦诚服,不是调和贵族间的利益矛盾,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这种方式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本题以占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3.【答案】C【解析】由材料“‘克盂’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封克做匽(燕)地的诸侯”可知,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进行统治的分封制,C项正确;禅让制传承的是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而且夏朝时就被世袭制代替,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是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B【解析】由图片中的信息“攻韩、攻赵、攻魏”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了全国,故B项符合题意;秦末农民战争与“秦始皇时期”不符,排除A;秦朝南征百越和秦朝北击匈奴是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军事上的措施,排除CD。故选:B。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从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十年征战灭六国,建立秦朝。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治时期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A项符合题意;B项自称始皇、巩固统一不是忘记民心和民力的表现,排除;C项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不是忘记民心和民力的表现,排除;D项北击匈奴、统一岭南不是忘记民心和民力的表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秦的暴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秦朝暴政的表现等知识。6.【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材料“西汉政府在长安到玉门关(属敦煌郡)之间设置了45个驿置,驿置内有官卒、传马、传车等”可知,西汉政府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45个驿置,提供车马和维护秩序等,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D项正确;消除了匈奴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汉时期中欧间并没有直接往来,排除B项;驿置只负责交通服务,不是有效管辖西域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基,基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可知,北魏的墓形和壁画都从少数民族色彩变为了汉族色彩,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B符合题意。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排除A;北魏的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在北方,没有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排除C;北魏只是统一了北方,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答案】C【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排除AD;《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排除B。故选:C。本题考查《齐民要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齐民要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出自《齐民要术》。9.【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社会风气,与对外交往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社会风气,不能说明唐代宫廷生活奢靡无度,排除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宫廷生活,与市民生活无关,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社会风气。10.【答案】D【解析】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符合题意;光武中兴出现于东汉时期,排除A;开皇之治出现于隋朝,排除B;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时期,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11.【答案】C【解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C符合题意。A王羲之的成就是书法,排除;B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排除;D马可 波罗属于元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排除。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玄奘西游的相关史实。玄奘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玄奘西游的相关史实。12.【答案】C【解析】A.重农抑商属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排除A。B.宋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排除B。C.据材料“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可知,后梁、后唐和后晋的建立者都是曾经的节度使,说明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对政权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措施大大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D.宋代商品活动打破了市坊界限,属于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信息,识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识记北宋的治国思想。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五代十国的相关信息,识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识记北宋的治国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3.【答案】C【解析】A.“根本改变”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材料只能看出小麦在南方逐渐种植,不能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中种植,排除;C.根据“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小麦逐渐成为了南方地区的重要农作物,C正确;D.材料不涉及小麦产量问题,排除。故选:C。本题侧重于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解题关键信息是“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本题侧重于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4.【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从1681年到1766年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经济发展使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导致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故A符合题意;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是题干图表表现出来的现象、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和商业发达,形成商业网是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原因,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越来越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越来越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更新,故A正确;“程朱理学走向僵化”并非明末清初批判思想产生的根源,排除B;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这属于政治表现,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上层建筑包含政治表现,排除C;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激进思想符合潮流,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更新。16.【答案】D【解析】据题干世界古代文明图表可知,在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等都出现文字和著名建筑,这说明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D符合题意。据“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可知,“濒临大河”说法错误,“农耕为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宗教主导、相互交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文字多样”,但无法体现“交流频繁”,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古代文明的相关史实。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说明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17.【答案】C【解析】据“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及所学知识可知,任何人在林肯城的居留期达到一年零一日,而且已经照章纳税,将准许他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在林肯城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自由与自治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的自由与自治的相关史实。18.【答案】B【解析】“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是强调阿拉伯文化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排除A;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排除C;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19.【答案】C【解析】据“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可知,“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故C符合题意。土地关系的变化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方面,排除A;题干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决策者所起作用,排除B;题干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人民的参与程度,排除D。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的相关史实。20.【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起,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蔗糖烟草等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17世纪,故B符合题意;14世纪三角贸易还没开始,排除A;CD都比17世纪晚,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17世纪。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吋在邦朕制之下,中央权力软弱,美国各地美元的价値不同,国内货币、市场不统一,针对这种情况,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C项正确;ABD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22.【答案】A【解析】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题干图中史实反映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扩张、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与题干图片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23.【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强调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根据“当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这杯茶包括中国的茶、荷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他从中能获得四大洲的能量”可得出其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4.【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表明,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主义力量,A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实现印度独立,排除B项;得到启蒙思想家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不符合史实,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瓦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考生需要结合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来回答。本题主要通过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5.【答案】A【解析】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故A符合题意;《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排除B;《和平法令》是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排除C;《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近代文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近代文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战争与和平》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26.【答案】C【解析】“临时革命政府万岁”是二月革命的口号,“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是十月革命的口号,体现了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临时革命政府万岁”“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劳工立法协调了公私关系及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正确;ABC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8.【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这一表态的原因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中国成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冷战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B;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9.【答案】B【解析】图片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从骑马到无线电波再到互联网,故B符合题意;前两幅图片与摄像技术无关,排除A;第一幅图片与中外文明交流无关,排除C;前两幅图片与人工智能时代无关,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3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可知,这是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故A正确;题干材料说明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不能说明世界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排除B;大国群体体系没有消除矛盾,排除C;D表述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31.【答案】【小题1】共同信息:张骞出使西域;A:材料是从汉王朝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角度阐述的;B:材料侧重叙述张骞将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小题2】关系: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呈现正相关关系。推动因素: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小题3】开拓: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代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作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识记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理解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32.【答案】【小题1】由赞赏老,贬低少到赞赏少,贬低老;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老年人往往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年轻人往往思想观念开放激进,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小题2】青年肩负挽救中国的责任,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希望;促进了青年思想观念的转变,促使青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小题3】号召广大青年学习五四精神,激励青年为抗战贡献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等。【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相关史实。33.【答案】【小题1】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美洲的奴隶种植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英国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市场等。【小题2】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障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题3】观点:各国在棉花贸易中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不能无中生有,污蔑造谣。论述:2018年8月,中国科技部与商务部联合增设了“一带一路”中亚棉花联合实验室,开展“棉花外交”。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6个棉花品种经审核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都体现中国在棉花贸易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相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崛起,不惜造谣污蔑,毫无底线。美国等西方国家及其企业无视本国的人权问题,对本国历史上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视而不见。美国等西方国家及其企业没有到新疆实地考察,了解新疆棉花的种植、生产,却借口人权问题,抵制新疆棉花,这完全是道听途说,无中生有,造谣污蔑,我们坚决反对等。【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史实。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